在每个人的青春道路上,都有过矛盾,有过迷惘,有过彷徨……而《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诠释了一个16岁的少年,青春路上彷徨不安、苦闷孤独的精神世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有梦,就要去追【1】
霍尔顿,一个16岁的少年,他厌学、叛逆,还爱骂人、会抽烟、找妓女。看上去,他在当时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已经堕落了。但好像也不是这样,因为他还爱着他的弟弟妹妹,他还会修女捐钱,还讨厌社会上的那些伪君子,他的心还是善良的,还是憧憬着光明的未来的,最重要的是他也还有着梦想,他想当麦田里的守望者,想救下那些即将落下悬崖的孩子,他还在为梦想而努力。他还没有自我放弃,所以他不是一个坏孩子。
那我们呢,难道连他都不如吗?我们也应该大胆的追逐自己的梦想。不管我们有着怎样的梦,只要敢追、去追就一定能够实现。比如在民国时期,你对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将来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那你和霍尔顿就会有一样的下场。但事实上中国确实崛起了,也变强了,这说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相信你的梦想会实现而且肯努力,它就不可能实现不了。
我们实现梦想,首先就不能听别人的,别人说你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就不可能吗?在梦想这一点上,要听从自己的内心。小学有篇课文叫《詹天佑》,讲述了詹天佑修京张铁路时的故事。当时外国人认为中国自己不可能修好这条铁路,还有外国媒体放言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生呢!詹天佑不怕别人嘲笑,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建。所以我们应该听自己的想法,不要管别人怎么想。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可是,烟花虽美,转瞬即逝。我们要把掌握成拳,用尽全力挥向生活,这样,才是追梦路上应该有的模样。说得对。我们应该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能坐等美梦成真,我们要努力自己去实现梦想,这世界没有那么多的心灵鸡汤,也没有那么多的好运眷顾呢,我们只能靠自己,如果我们不付出,不努力,我们将来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人在年少的时候想成为一个普通人,但是做一个不平凡的人并不容易。所以我们要努力的学些知识,没有知识做基础,我们不可能成为脑力工作者。
而且,我们需要坚持,梦想不是努力就能实现了的,你要付出长时间的付出。尽管生活,它会把你踩在脚下遍体鳞伤。它会像玩玩具一样耍你,但我们也只能坚持下去。越挫越勇,才能实现梦想。爱迪生在发明收音机时,他的实验室意外起火,化成灰烬。他研究了三个多月的手稿也毁于一旦,但他并不放弃,第二天就开始继续研究,因为他有这种精神才能成功发明的那么多东西。若不坚持,梦想成真的几率非常之小。
我们要大胆的去追梦,不论结果如何,至少我们不会后悔。我相信霍尔顿总会实现他的梦想。我也相信我们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尘世皆乱,唯我独清【2】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刚打赢二战,超越英法德等老牌帝国,成为新的超级大国。随着国家崛起,美国上下一片自满,奢侈之风四处弥漫,使人们都变得虚伪与轻浮。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主人公被退学,他对这样的社会极度厌倦,以至于想去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独自生活在农村一片巨大的麦田中,望着孩子们在玩耍,嘻戏。这个想法,深刻地反映出了以霍尔顿为代表的一代美国青年的迷茫与无助,也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们的浮躁,表达了作者想隐居乡下,重归田园的愿景。
这种人,这种想法,其实是十分普遍的。当时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就买了幢别墅,全家都居住于海边。他本人还养了只六趾小猫,自个儿写写文章,逗逗小猫,坐坐小船,出几次海,捕几条鱼,别提有多么快活了。
在遥远的中国古代,海明威现象则是更为常见,古代的中国文人似乎以隐居、漫游为乐趣,唐有李、杜、陆三人,宋有苏、陶,元有关、马。中国文人似乎都喜欢过田园生活,当然,这与中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有很大的干系。诗仙李白放荡不羁,游山戏水,过着侠客生活;诗圣杜甫,仕途不顺,忧国忧民,隐逸山野,最终成就诗圣美名;宋代苏轼,虽然遭到流放,但却挤出时间,游于山水,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题西林壁》等千古名篇,名垂青史。
他们的隐居,有的是出于自愿,而有的是被形势所迫,不得不隐于山林。李白生性放荡,骨子里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气,隐居是出于自愿,杜甫有着浓厚的爱国情节,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却无处报国,反被官家打压,不得不隐居以保存实力。由此可见,有时古人隐居也是情非得已的,书中主人公霍尔顿也正是属于这一类型的。
不同的文化,却造就了一批性格相近的文人墨客,也造就了同一种情怀。从文中的虚构到现实的世界,你不难发现,表面上相距十万八千里,是属于风牛马不相及的、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东西,潜在中却有万缕千丝联系。他们就像是太阳,地球,乃至于整个太阳系。它们围绕着同一个目的,在引力拉扯下,成为一个精密的系统,不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上来讲,都是如此,既枯燥而又富含生气。也许这成就了世界文学,造就了文学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来追求、崇拜她。
精妙的西式文学,造就了那片金黄麦田里的守望者,哺乳了它本身,构成了一个精致的天平;而严谨的东方文化,成就了远离尘世暄嚣、唯我独清的山野诗人,使东方文明更含蓄、自然。
灵魂的守望者【3】
守望是一种难得的情怀,一种勇气,一种姿势,又饱含着一份期盼。我想这也是霍尔顿可爱的地方。尽自我最大的努力去守护一种完美,这才是真正的大善良,这种大善良让霍尔顿在颓废中也显得那样的可爱,就像在一片沼泽地中让我们看到了闪光的完美的东西。这本书弥漫着一股悲观情绪,让人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光明的未来,苦闷正如毒瘾一样挥之不去,是一曲歇斯底里的救世主义者的绝望悲歌。
我有段时间总是那么烦躁,会因父母一句话而暴跳如雷,会因朋友的一个动作而伤心欲绝。后来我渐渐明白,那段时光,叫做青春。霍尔顿就是在那个时候突然闯进我的世界。他剪一个干净的水兵发型,却满头褐色乱发,邪邪的样子,有些迷人。
霍尔顿读书的地方叫潘西,一个私立的贵族学校。在这之前他还上过艾尔敦·希尔斯学校。那儿有一个非常势利的校长名叫哈斯先生。到了星期天,哈斯先生见到开了汽车来接孩子的家长就跑来跑去和他们握手,要是学生的父母穿的粗俗又朴素,那老哈斯就只和他们握一下手,然后假惺惺一笑,接着就和别的父母去讲话。青春的日子里,快乐和痛苦很容易被放大,刺激着我们敏感的神经,我们总是会因为这点或那点而不满或愤怒。霍尔顿受不了这样的环境,于是选择了逃离,戴着自己的猎人帽拎着行李想要去往西部。
在临走前,他想要再见见自己的妹妹菲苾。于是托人送去一张便条,约在博物馆旁边。过了好一会儿,菲苾终于来了,她拖着霍尔顿在胡敦读书时用的旧箱子装满了行李决心与哥哥一同离开。霍尔顿没办法,只好放弃了去西部。青春就是这样,充满了叛逆霸道却一心想要离开,最后在种种的牵绊下放弃了目的。
文中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我们可能很难相信这句话出自一个老师之口,但的的确确是这样,那时候学校里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势利的伪君子,他们认为为了苟延残喘地活着不惜一切的人是成熟的,为了某种精神或理想的人是可笑的。就连孩子们读书,也是为了日后能买辆凯迪拉克之类的东西。霍尔顿曾经同妹妹说,他想要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一群小孩子。相信也有很多人拥有过类似的理想,只是那个理想太过遥远,来不及努力就已经长大。长大意味着放弃,放弃掉有过的美好理想,成为所谓的“成熟男人”,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这是种痛苦的生活方式,但绝大多数人会为了生活背叛心灵。
最后霍尔顿生了场大病进了医院,至于后来的事,无人知晓。于是留在书中的霍尔顿再也没有长大,我想他依然是那个天真的,单纯的“坏”孩子。
成长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有时候,懵懂的我们选择把自己的不满和内心的小叛逆藏匿于心中;有时候,为了迎合社会,我们学会了伪装,学会了恭维,学会了欺骗,学会了送给别人一个个假笑;有时候,为了追逐名利,我们麻痹了自己的内心,封锁住心中真实的想法,用一份份赤裸裸的假模假式包裹自己,竭尽全力不让真实的内心显露于外。我们越是这样做,越是会发现——其实别人都在这么做。
守护愿望【4】
麦田中,守望着的是孩子们的欢乐和一个纯真的梦想。
――题记
霍尔顿·考尔菲德是书中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典型的坏学生——功课不及格、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身边也有一群蛮不讲理的“好兄弟”。可以说,他是一个十分令人讨厌的人。但我却认为他并没有那么令人讨厌,反而觉得他十分与众不同。
他有两个可爱的愿望。
考尔菲德说过,他想远走高飞,不再回家。他想去欧洲西部,一辈子都生活在那里,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他要装作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住在自己建造的小屋里,让阳光每天都能照射到自己的小屋中,还要娶一个又聋又哑的漂亮姑娘,生下几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一家人永远生活在小屋中,不被外人所打扰,也不为世俗所烦恼。的确,这是一个极好的环境,没有吵闹,没有烦恼,只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安静与快活,可以享受到静谧与斜阳。
他也曾有过另一个愿望。他对妹妹说:“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他要在麦田的尽头、悬崖的旁边,守护着几千几万个正在做游戏的孩子们,不让他们从悬崖上掉下去,然后望着他们开心的跑着,笑着,这是他理想的职业,也是最让他欣慰的日子。
虽然这些愿望后来都并没有实现,但我却坚信它们有一天终会成真。
每个人都会有过这样的期待和憧憬,希望自己能过上安逸平凡的日子,不再有苦闷和那些让自己感到厌恶的人或事,这样才算是快乐的生活。简单平淡的生活就是每个人最大的愿望。
记得《飞屋环游记》中有这么一句话:“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当你想吃的时候有得吃,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这就是愿望,或是希望,正是这一个个愿望组成的自己的幸福快乐,最微小的愿望可能是一个人最大的期望,这也就是我认为他与众不同的原因――他渴望安逸,渴望幸福,也拥有最美好的愿望。
或许考尔菲德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没有开心的时光,却全是烦恼与没完没了的讽刺。那种安静平淡的生活,使他向往。
愿望在给予人幸福的同时也会给人带来许多动力。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就是一个例子——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励志要写剧本,并在皇宫里演出,可他却不被任何人看好,别人都劝他早点放弃。可安徒生却不怕失败,不在乎他人的嘲讽,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作家。原因就是在于他不放弃,守护着自己的愿望、梦想。
是的,愿望需要被守护。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人的期望一次次的破灭,他的希望也会随之消失,就像一艘船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正在漫无边际的海洋上漂泊。
也许考尔菲德不仅仅是想要保护孩子们的性命,而且还要守护他们与自己单纯、美好的愿望吧!
理想,不灭之灯——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5】
“不管怎么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块大麦田里做游戏,我的职务就是在那里守望……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
在暑假最后一周中,我读完了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不厚,却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令我感触至深。
书中的美国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未散,处处依然硝烟。那是一个两面的社会,虽然科技发展迅速,但是,人们缺乏理想,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书中的主人公霍尔顿虽然不求上进,但却没有堕落,因为,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光明的理想——做“麦田里的守望者”。
一开始接触这本书,我震惊了——书中张口“他妈的”,闭口“混账”,简直让我难以忍受,我从来没有读过这么没有素质的书,甚至都不想看这本“烂”书,但是,渐渐的阅读下去,一切词汇不知怎么的,竟慢慢的,变得那样亲切。因为,它揭露了人们缺乏理想而造成的黑暗。
读完这本书,我愈加知道了,人可以随波逐流,但不能因此堕落;可以屈服,但不能失去尊严;可以放弃一切,但不能放弃理想。
是啊,理想对于我们来说何尝不是最大的动力呢?它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力量。瑞典的诺贝尔,他决心把烈性炸药改成安全炸药,于是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一次意外,他的5位助手全部牺牲,连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但他百折不挠,终于取得成功。
有人曾经这样对我说过:“不是这个社会需要你,而是你需要这个社会。”这对于浮躁的年轻人来说的确是一句劝诫的忠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完全臣服于世俗,我们应该要有自己的理想,努力让我们的理想成为现实。说句轻狂的话:“在这个节操尽失,思想破败的时代,更需要我们年轻人以身作则的捍卫人们内心的那片净土。”
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这就是不同的思想,霍尔顿失去了太多东西,但至少他心中的那份光明的思想永远都在。如果他能像其他人那样认真学习,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再好好利用他的美好理想,那他的人生将是无比璀璨的。或许生活会截然不同,但是坚持内心的那份理想,让它永不破灭,你的人生就会继续向前。
而现在,我们是生活在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集中精力看清我们的前方,我们脚下的路。我们应该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假如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他会怎样?所以理想是指路灯,照亮前方的道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理想,我们应朝着梦想努力迈进。现在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前方的道路奠定基础,必将有一天,理想的灯光会照耀在我们身上。
麦田里的守望者
本文链接:https://www.jianhua.org/zuowensucai/45585.html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