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贵官达人正在办喜事,大家都来庆贺,这时却有一个人披麻戴孝上前哭丧,这位权贵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一、孙叔敖恭敬对待怪异老者“狐丘丈人”
文章开头所说的事可不是小编自己瞎编的,不少典籍上都记录了这个故事。
话说,春秋时期,楚国人孙叔敖因治水有功,而且德才兼备,受到楚王的赏识,被封为令尹——这已经是当时国内的最高官位了,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时间,孙叔敖风光无两,变成了人人都想攀附的贵人。
于是,亲朋好友以及许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都跑来向孙叔敖祝贺。然而,正当孙叔敖府上一片欢乐祥和之际,外面走来了一个奇特的老者。
只见此人披麻戴孝,像是来奔丧的,众人一看,震惊之余都纷纷过来驱赶这个老者。
各位读者是不是也觉得这个老者很奇怪?
孙叔敖
毛泽东在《田居乙记》中看到这则故事时,也被吸引住了。他饶有兴趣地往下读,只见书中写道: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
原来呀,正当别人都在呵斥这位举止怪异的老者时,孙叔敖却十分恭敬地向这位老者请教,问他这样做有什么深意。
这位老者很神秘,书上没有留下任何身份信息,只称他为“狐丘丈人”,也就是来自“狐丘”这个地方的老者。
神秘人“孤丘丈人”对孙叔敖说:“人哪,在三种情况下会遭人嫉恨。一是身份高贵的人,常受人妒忌;二是官职高的人,君主会厌恶;三是收入高的人,容易招人怨恨。”
听了“孤丘丈人”的话,孙叔敖恍然大悟,原来这老者是世外高人,是来点化我的。于是,他更加恭敬这位老者了,继而谦虚地回答:“不会的,我地位越高,但我就越要保持低调;官做得越大,就要越加小心谨慎;而收入越多,就要更多付出。这样就能避免灾祸了”
读完这则故事,第一个从我脑袋里冒出的念头就是这个狐丘丈人真是个“戏精”。放到今天,他恐怕就是个博取流量的“网红”了。
然而,转念一想,自己终究还是太肤浅了。这个狐丘丈人在历史中始终是个神秘的存在,各大典籍对此人也没有更多的记载,可见他并没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捞取任何好处,恐怕真是一个出来点化孙叔敖的世外高人也未可而知。
正当我还在关心“孤丘丈人”是谁的时候,毛泽东在这段文字旁留下的几个字让我顿时止住了胡思乱想。
毛泽东在《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故事旁写了四个字:
很难做到。
毛泽东
二、毛泽东做到了“很难做到”的事情
其实,故事中狐丘丈人所说的问题不过是官场上最常见的弊病,放到今天就是某些人所说的:在领导岗位上时间久了,思想上放松了警惕,在标准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而孙叔敖回答的,也是一套标准答案。不过呢,这些答案说起来很容易,但的确都如毛泽东笔下所写的“很难做到”。
但是,就是毛泽东这看似简单的“很难做到“四个字,却恰恰反映了他深邃的思想。
你看,毛泽东认为这几件事“很难做到”,那就恰恰说明他当时正在检讨自己是否“做到”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毛泽东总是喜欢对自身的问题进行自我检讨、反省。
青年时期,毛泽东在给自己的同学兼好友罗学瓒的一封信中就说:
以人废言,我自知这是我一个短处,日后务要矫正。我于后三者于说话高兴时或激烈时也常时错误,不过自己却知道是错误,所谓明知故犯罢了(作文时也有)。
可见,从生活、工作中检讨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不断改进,正是毛泽东快速成长,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有效经验之一。
毛泽东
另外,毛泽东说“很难做到”又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他一直在按照这些标准在身体力行,正因为他在认真地“做”,才能切实知道这样做到底有多难。
事实上,毛泽东是真的这样践行的,他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了“克已奉公”、“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真谛。
建国后,毛泽东的不少亲朋都来求他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但都被毛泽东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他说:
这种事,我毛泽东是不会答应的。共产党不同国民党,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而不是为自己的私利去奋斗。
可见,毛泽东即使成为了国家领袖也没有忘记“初心”,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低调、朴实的品质与作风。
然而,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要排除外界的干扰而维持初心和本心,真的是太难了。因此,毛泽东也不得不感慨一句”很难做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nhua.org/zuowensucai/67257.html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