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读后感

  • 教师读书读后感

剑花作文网“教师读后感”相关读后感,教师作文内容:

教师读书读后感(精选23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读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读书读后感(精选23篇)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1

  很有幸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一书,其中的每一句话都发人深省,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一味将教师归结为平凡或者神圣,都是片面的。作为教师,我们要视教育为天命,认为最骄傲的身份就是教师。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教师面对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灵。他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说“信仰”: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说“理想”:当理想遭遇现实,总会有碰撞,总会有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以阅读为基础的“专业引领模式”,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与“以同伴互动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喻之为教师成长之“吉祥三宝”。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生命的叙事,在时光中创造那个更好的自己。教师是教室的国王,教师的胸怀决定着一间教室的大小。因为,凡能发光的人,必定在内心燃烧了自己。读书是寻求心灵的自由,备课就是精神的体操,交友就是与“未来的自己为伍”;打开《致教师》,随处都是这种美妙的文字,回应着每一个平凡而碎细的教育命题。

  希望这些人生教育哲理伴我同行,支持我成长进步。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2

  依据现代人对以硅为基础材料建构的智能世界是不是会在将来某一天反噬人类的疑惧,想象出碳基文明和硅基文明之间的战争,这种想象力令人耳目一新;在故事里,还穿插并大胆发挥了霍金等物理学家对宇宙的奇点、时空以及能量等的探索和思考,也算是小小地扫了一下盲。

  作为科幻作品,它不仅带领我们离开尘土神飞到无限高邈的宇宙屋顶尽情地感受了一把无穷无尽虚无缥缈的星际八卦风,恐怕也吸引了无数武林高手,相信科幻界的华山论剑正在酝酿之中,果真如此,我们有福了。

  说完它的好,接下来就是讨厌的但是了。但是哈,这部短小的小说情节简单,缺乏张力,人物形象单薄,感情线相当生硬,山村生活的叙述也比较粗糙——当然,如此短小也确实承载不了更丰富的描写,所以从小说文学艺术的角度看,只能给一颗星,好在想象力丰富,题材新颖,所以再给一星,本来就两星了,但看到很多读者都被感动到泪目,怕星星太少会被粉丝喷,所以,冲着乡村教师的圣徒般悲壮的自我牺牲精神,再给一星吧——我不反对大家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但别用它绑架别人,同样,如果你愿意,尽可以做个普通人,善待自己的家人和有缘出现在你身边的人,努力工作真诚生活也够好。

  建议对宇宙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霍金的《时间简史》,对作者有期待的就直接看他的《三体》吧,据说那个相当不错。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3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在当时奴隶制的野蛮情况尚存在的情况下,孔子能说出这样的见解,不但显示了他对于德、礼重要性的充分认识,而且表现了他对“治国之道”的精通。事实上,人心的“规律”确实如此,强制只会引起表面的恭顺,暗中却积聚逆反情绪;而用积极的教化疏导手段,则会激起其自身的内在的“自治”因素,从而使民心净化,天下安稳。这无疑是一种待人处世的大智慧,深刻领会其实质要领且加以灵活运用,将会使人们在生活事业中受益颇多。

  所以我们说: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只有德,才是一个人立足于世的根本。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4

  最近,我看完了一部动画片——家庭教师,虽然看完了,但这部动画片却令我的心永远无法忘怀…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纲,是的,他很废柴,学习也很差,但我却觉得我自己永远比不上他,因为,他拥有一颗想保护伙伴、纯洁的心灵,有人可能以为这很搞笑,不就是一颗纯洁的心么,谁都有啊,其实你错了。你能为了伙伴放弃生命吗?你能为了伙伴去放弃尊严、放弃自己的一切吗?!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争夺指环篇”中的狱寺想放弃生命的时候,纲大喊:“我们是为了什么而战斗?!是为了我们这些伙伴能再在一起看烟花啊!”看完,我哭了,真的哭了。为的不仅是感动,而是我的心被收到的震撼!真的,我要向纲他们学习,学习他一颗可以为了朋友去死的心,虽然我们现在谈不到死,但至少能保护伙伴了!我也想获得保护伙伴的力量!

  记得有一次,那时我才4年级吧,突然有2个6年级的人来闹事,很多人都哭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那时不知道是怎么了,我竟然冲上去说:“你们干什么,如果你们再欺负我们的话,我要去告老师了!"他们听了之后狠狠地骂了我一顿,还把我的头打出血了,我那时真的觉得自己很傻,为什么要冲上去!

  看了家庭教师之后,我明白了,是因为我想保护自己的伙伴!

  家庭教师,你让我终身受益!!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5

  《做最好的教师》里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16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需要我们的爱,他们需要温暖,需要阳光。

  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并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谈不上真正的爱。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6

  “关注后进学生,转化后进学生”是个永久的话题。

  对于后进生们,不少的教师都有自己的见解与处理方法。我们总是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等,便使“后进学生”改变,这无疑是想得太简单了。李镇西老师说的好:“‘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而不是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

  是啊,难就难在我们是否能够容忍,是否能够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眼里的“后进学生”其实是很痛苦的,上课无法听懂却又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作业往往不会做便只好胡乱应付,明明心里很自卑却表现地满不在乎……

  所以“后进学生”教育要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其中,我最喜欢这段话: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李镇西老师和万同的故事中,我看到的是李老师追求给予孩子“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才有后来的《烈火金刚》手抄本的诞生。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7

  读了《做个幸福的教师》,我有以下三个感受:

  感受一:一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可以说就代表了这个人。”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富有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愿虚度此生、想要获得人生价值体现的强烈愿望,这样的人是值得敬仰的。

  感受二:一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有心灵的力量。

  在他心灵深处已把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人生价值锁定于教育,他在现实的妥协中始终坚守着教育的理想,不管教育的现实与教育的理想之间有着怎样无法调和的矛盾。我坚信,一个人只要理想之光不灭,就一定能朝着教育的理想境界前进。这种心灵的力量在今天显得尤为迫切和珍贵。

  感受三:一个幸福的教师一定要有情意的关怀。

  教师应当是一个内心细腻、情感丰富的人。孩子的情感是稚嫩而敏感的,教师如果粗枝大叶,那么与孩子朝夕相处时就会不经意地伤害他们。一旦伤害了学生的情感,那么学习对学生来说,便会是一件了无生趣的事。作家陈丹燕说,人的情感就像是皮肤,用得多了,就会粗糙起来,长出老茧,不敏感了。一个教师的情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每接一个班、每带一批学生,就和学生建立起初恋般的美好感情。有了这种美好,有这股情意的清泉,教育就会产生神奇的心的力量,学生和教师之间就会涌动着永远的爱的溪流,彼此信任和依恋。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8

  假期利用闲暇时间通读了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随意地翻阅着里面的内容,随即便被其中质朴无华却又十分真挚的语言所打动。

  陶老师说“人们谈论更多、关注更多的往往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从身到心到灵的生命飞跃,则是超越专业成长的。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人。而要向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经典文化一旦内化为教师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华,而且还摇曳着思想的要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有着一种内在的维系。是的,读书能够指导实践。正如陶老师所说的: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而幸福是一种感觉。付出则是这种感觉的源头之水。爱在于付出。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生虽小,但他们也有心。你对学生付出了一份爱,收获的却是学生的很多份爱。爱在于奉献。我奉献,我收获,我幸福。

  我们可以不是荣誉最多的老师,我们可以不是业务最棒的老师,我们也可以不是职称最高的老师,但我们不可以不是幸福的老师。物质上我们可以不富有,但精神上的财富我们无人能比。我们拥有比常人更多的幸福和成就感,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是我一生的追求。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9

  近来,我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10

  俗话说“读书,多读教育经典,经典可以使人趋真向善;经典可以使人宁静志远;经典可以使人荣辱不惊;经典可以使人气质高雅;经典甚至可以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改变我们的人生。”前不久我在网上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一线教师》这本书。

  书中的“十个一线”即“一线作业学、一线纪律学、一线协助学、一线情感学、一线育人学、一线自立学、一线个案学、一线激励学、一线复习学、一线反思学”给了我无限的思考。这不就是我们一线教师工作真实写照吗?

  书中记录了管老师作为一名底层的一线教师,每天大量付出,却不为人知的部分,看书中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例子,仿佛就在记录身边的琐事。这其实应该是我们每个一线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曾经或正在抑或将来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学生作业问题,课堂纪律问题,育人问题,教学反思问题等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管老师以自己的智慧,以一个探索者的精神记录了自己的解决这些问题的良策。这过程中,管老师设身处地地道出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困惑与迷茫,忙碌与艰辛却又快乐地工作着。这应该也是我们每一位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一线老师的心声,同时也为我们在教学方法,管理策略上作了很好的引领,对我们真是大有裨益。

  作为教师,应该正视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要了解学生喜欢怎的老师,并不断修正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这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11

  近年来,随着世界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各学科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由此,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适应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陆续出台。在读完整个《标准》后,我对其有了深刻的认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共同发展"表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数学教学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自身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和研究,开展创造性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一方面,教学是一种科学。教学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因为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而充分的发展,而人的身心发展有它的规律,所以要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对这种发展规律有充分的认识。

  另一方面,教学又是一种艺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人,这就决定了教学要涉及人的感情、精神、价值观等。教学过程充满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认知、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冲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实践,不断加深对数学规律及学习心理的研究。

  新的课程呼唤创造性教师,新的课程也必将造就大批的优秀教师。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12

  上周学校按办公室发放图书,我拿到一本《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打开目录看,此书是以每天一个案例的形式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每一小节都非常具体的写出:“请你的静心思考”、“你可以这样做”两个环节。像“巧妙地安排座位、教会学生利用错误使自己进步、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等等……都是我们日常遇到的常规问题,书中都做出了可行的教学策略指导。看罢觉得受益匪浅,诸如“教好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家长的支持!”“一个不轻易犯错的人通常是一个不愿意冒险的人,而不敢冒险的人通常很难取得成功。”

  我觉得全书的策略还是围绕教育上的爱展开叙述,从每天的小事做起,尽可能地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卓越的教师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的真诚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情去施教,用爱去开导,像所有卓越的老师那样,用真情、爱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13

  前些日子在新华书店读了美国斯里斯特恩滨的《一分钟教师》真是受益无穷。

  这本书主要是讲述了一位年轻教师婷梅寻访“一分钟老师”许闲心的过程,书中阐述了一分钟教学法的八大要诀。

  《一分钟教师》中的主人翁许闲心老师,连续六年一直被评为优秀教师。她告诉婷梅很多切身体会,让婷梅感到新奇的是许闲心那些关于“一分钟”的“理论”,比方说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表扬、一分钟批评、一分钟改正、一分钟陈述、一分钟鼓励等。在后来的实践中,婷梅发现,采用许闲心女士的“一分钟老师”法,真的是事半功倍。而这些一分钟理论,也使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所反思,有所领悟,有所改进。细细研读,真的体会很多,而且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这本书的关键思想“要他们(学生)教他们自己”与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大前提——“学会学习”非常吻合。正如我们常说:“不授人鱼要授人以渔。”《一分钟老师》建议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为在生活中,除了学校的学习以外,孩子们更多的是要在社会中学习生存的技能。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老师的工夫在身为老师之外。经常上讲台的老师,一分钟精辟的授课,胜过一小时的滔滔不绝。把花五个课时的时间,提炼成一分钟的内容,花两分钟传授给学生。要做到手上无书,心中有书。

  读这本书,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总之,这是一本好书。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14

  最近在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呢?从这本书里我得到了答案。

  首先,就是不要盲目地教书,而要思考,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就是要写教学反思。因为“讲台上循循善诱,身后留下的,惟有藏书万卷”,所以要多多思考,多多反思,怎样处理学生的各方面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 反思 = 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 反思”的成长公式。每处理一件事以后要形成文字备份。使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止探索、思考、写作的人,让它们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习惯。

  其次,要多读书。我认为会写文章的人必定是读过很多书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不读书,恐怕再好的感触也没有人可以分享,所以不要忘记读书。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会让人睿智,读书能让人“宰相肚里能撑船“;读书能帮助你教学,能让你在讲台上旁征博引。所以,读书是一种精神食粮,不可以把读书做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习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人的美好人生。

  教师的职责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只有不断学习,放眼看世界,才会意识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因而潜心学习,提高素养。有思想的教师必定会带给我们的教育以清新的春风。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15

  今年利用暑假期间静心读了苏州中学语文教研员徐飞的《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这本书,书的封面写着“读书,可以让我们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也明白了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这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阅读成全自己”,是从价值论的角度揭示教师读书的意义;第二章“在读书中学会读书”,是从方法论的角度介绍了教师读书的策略;第三章“专业阅读的眼光”,体现出学科特点,介绍了语文学科的读书智慧;后三章是徐老师的读书随笔,“来一次思想的远行”是哲学、教育学经典著作的读书随笔,“心灵修行的艺术”是文学作品的读书随笔,“且教且读”是教学方面的读书随笔。整本书既有读书意义及方法的讲述,更有具体生动的读书示范,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读书智慧。

  读完这本书,我有以下比较深刻的感悟:

  第一,为教师读书提供精神动力。

  从这本书中,我们首先可以感受到坚持的巨大力量。现在很多人都抱怨太忙,没时间也成为了教师远离阅读的借口。徐飞说: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手边要有几本反复翻读的经典好书,可以是教育教学类的,也可以是人文经典类的。这些书具有永恒的光辉,能够将你的前尘与来路照得透亮。有这些书打底子,你会变得更厚实、更幸福。作者认为,他在读书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读书的美妙,这就更加激发了他阅读的兴趣。的确,只要有爱好,还有兴趣,就不怕没有时间。作者在读书上给了我们教育人前行的精神动力。

  第二,帮教师读书找准努力方向。

  现在很多人都在倡导教师读书。但是,教师究竟该读一些什么书,目前有各种说法。事实上,教师读什么比怎么读更重要。徐老师读书,既有欣赏、接纳,也有批判、否定,但最重要的是要作用于生活,这就是关于教师读什么的一个很好的说明。

  全国政协委员、我国著名出版人聂振宁认为读书要做到学以致用和学以修为的结合,学以致用强调实际效用,学以修为则强调精神境界。现在也有很多人强调教师的阅读要多样化,不能只读教育类的书,也有人认为教师读专业类的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我觉得徐飞的这本书让我们可以对教师的专业阅读有一个新的认识。教师的专业阅读同样可以有学以致用和学以修为的结合,有的专业阅读是可以做到学以致用,有的同样是起到学以修为的作用。有些专业书,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精神,进一步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其实有些书是作为有一定素养的现代人都应该读的,教师也不例外。我们在强调教师阅读的时候,不妨多考虑专业性,徐飞的这本书就给教师提供了一个阅读的方向。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16

  《做个快乐的幼儿教师》一书,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从而在思考中获得快乐、在创造中体验快乐、在表达中感受快乐。

  从第一天的阅读中,我的思想上就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幼儿教师要享受快乐、体验快乐。“经常看到不同幼儿园的教师碰到一起,先互相倾诉苦衷,象工作如何紧张、家长如何难对付等……”看到这里,我也想到了自己,在幼教工作的这16个年头了,也有不少的埋怨、唠叨,感叹工作过于烦琐。但一味的抱怨只会使生活更加的黯然失色,更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享受快乐人生是每个人的权利,难道幼儿教师却要被拒之门外,不!”是啊,正如著名学者戴尔所说:生活就象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1、在思考中获得快乐

  布莱希特说过:“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成为会思考的幼儿教师,首先要有对事业的热诚、积极思考的态度和自信心。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事例,把幼儿教师的思考和智慧充分的挖掘了出来。其中有一个“玩积塑”的例子,她转换了自己的角色,以一名幼儿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区角游戏中,和孩子一起开心的玩积木,老师和孩子一起沉浸在快乐的游戏中,一起分享游戏的成功和快乐。是啊,在平时工作中,也会碰到不愿合作的孩子,这时如果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孩子一起操作、一起玩,孩子就会把你当成朋友一般,向你敞开自己的心扉。

  2、在创造中体验快乐

  做为幼儿教师要怎样“创造”呢?“创造”离我们远吗?书中从以下三大点告诉我们如何创造:立志做会创造的幼儿教师、培养创造人格、提高创新能力。其实我们身边也不乏有创造力的幼儿教师,有的老师有音乐和美术方面的创造力,有的会创编故事、儿歌,有的还会出很多的“好点子”,仔细的观察,创造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一起去体验创造的快乐吧!

  3、在表达中感受快乐

  书中所说的表达指的是写作表达,指如何在写作中感受快乐。其实,看到“写作”两字大部分老师和我一样的感受:头疼。一篇论文、随笔都要花好几个夜晚才能“熬”出来,如何感受到其中的快乐呢?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教会我不少的写作方法,如:贴切、简洁、新颖。著名的作家冰心说过:“很好的思想内容,象一盏画得很美的纱灯,表达思想的文字就象灯里的烛光,若是里面烛光很亮,这盏纱灯上的美丽图画,就会映射得纤毫毕现;若是烛光昏暗,无论多美的纱灯也会减色。”《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常读、常看、常思,这本书将一直陪伴着我、激励着我,让我们一起做个快乐的幼儿教师!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17

  初次看到《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一书名时,第一感觉内容可能是条条框框枯燥无味,读后才知该书的引人入胜之处。该书的作者们以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视角来编写书中的内容。本书中所搜集的文章都是由幼儿园一线教师撰写的,有的是日常工作的经验提升,有的是与孩子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有的是关于教学的体会和反思,有的是对家长,对班主任的,甚至是对自己工作的反思……读后感觉有很多共鸣的地方,并且在书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一辑“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中的——-做一名美丽的幼儿教师。契诃夫说过:“人的一切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幼儿教师的一切也应该是美丽的。如何做一名美丽的幼儿教师,是教师的形象塑造问题。教师的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不具有教育性: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对其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幼儿也通过与教师的接触,从细节中学到很多东西,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幼儿教师不仅要仪表美,还要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当你睁大双眼寻求美的时候,请相信那些简单做事,认真做人,并享受着充实而美丽的日子的幼儿教师是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其实,任何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困难和矛盾出现,会有烦恼和不快产生。只有自己去寻找工作的乐趣,形成幼儿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才能在工作中成一个快乐的人,就象有人说的一样,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得天使。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辛福感呢?我认为在工作中,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幼儿,不要把幼儿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我们应该以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在工作中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而不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上的,这种交往是不平等的、没有感情的,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几分畏惧,对老师敬而远之,并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敢言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缺少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幼儿教师也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和孩子平等、真诚的交往,还会令老师体验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幸福。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果我们在工作中都能够挤出一点时间去阅读、去反思、去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学会关爱、学会对话、学会合作,那么,我们将会收获无穷的乐趣。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18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19

  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在四年中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其实更庆幸的是自己从事了自己喜欢的职业,虽然它不能带给我什么丰厚的收入,但我却很开心,因为教师这门职业是我一生要从事的事业,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在2017年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不禁想到了这样一句话:“每天进步一点点。”

  其实每天进步一点点我想也是不断学习、反思和成长的过程。

  原来没有深刻感觉到“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重要性。在一次课堂上让我感觉到了书中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的:“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是的,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受益更多,教师就要不断修炼、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学生的思维活跃,他们爱问为什么,同时他们具有向师性,因此,要做最好的教师就要成为一个“研究者”、一个良好的榜样。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结合《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和我的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体会,即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常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并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当然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所以教师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予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良好文明习惯。

  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的我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职业的负责。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但要知道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最好的教师。因此,只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不同于其他的教师。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快乐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面对学生和家长,只有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就会感动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实幸福的。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20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翻看了魏书生老师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我不由地思考:我们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才能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女教师,因为年轻,因此相对来说和学生比较有共同的语言,容易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知心朋友。很多学生也愿意把自己内心平时不好向家长、同学诉说的想法跟我说,寻求我的帮助。这时候我也放下教师的身份,更像是姐姐一样耐心地听她们诉说,为她们出谋划策。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似朋友一样的关系,也由于我自身比较文静、温柔的性格,只要不跨越我的底线,我不愿意向我的学生发火,也不会发火。然而在我踏上讲台的这三个多里,我的教师威严似乎慢慢受到威胁:课堂上总有那么几个“调皮”的学生爱说话、爱做小动作,从而引起全班同学注意力的分散。教训一番后,往往又会重演。课后练习还有个别学生抄抄应付了事。跟他们讲道理、写保证书,但似乎只能坚持几天。……

  这些日子以来内心有很多的困惑,而这些困惑都源自“心态问题”——究竟应与学生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在面对学生时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我一直明白,只有处理好了这些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

  看了魏书生老师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收获很多。整本书中很多章节都隐含着讨论了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和学生的关系这一问题,像第六章节中引用马卡连柯的观点“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说明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教师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它是一项良心活,许多工作很难进行准确量化评价,这就使得许多环节和工作只能凭教师自身的责任心去实施。可以说责任心是促使一名教师干好工作的动力,成为影响教师工作质量、效率和成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名教师,一旦有了较强的责任心,就会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能使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让孩子真正感受到一种亲近老师、敞开心扉、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是非常的有利的。

  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之后,就会自发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但仅仅有责任心还不行,像书中第三章节中引用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师,应是精神丰富的榜样”。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优秀的教育家,他创办实验学校,主张爱的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教师更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后进生”转化、作弊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日常教学中多关爱学生一点,即使是批评和处分也建立在关心热爱学生的基础上,体现出对学生的真诚与希望。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时,他们会更“倾心”于老师,更乐于接近老师,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吧。可见育人中爱是如此地重要,经验告诉我们当面对有困难的学生时,这种现象更是明显。

  为此,书中还引用了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做一个富有激情的教师”、卢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 狄德罗“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等人的观点。

  当然,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而我现在所缺少的就是对学生跨越规则后的惩罚。往往在学生犯了一些错误后,当他们主动来承认错误,态度真诚时我就心软,而对于一些小错误惩罚能免则免。殊不知对于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往往就是看穿了我这一弱点,错误屡次再犯,一再地试图跨越我的底线。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万事还是需要规则。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制约力还比较差,需要一些规则来警戒他们什么行为是不允许的,什么行为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而规则的制定,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商量制定。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21

  我读了《教师与读书》这本书感触颇深。书中说教师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母鸡,这样说教师是因为教师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因为教育与千家万户有关,没有任何人能脱离教育。但糟糕的是,英才固不易得,良师也极罕见,这真是中国特色的时代之病。

  我虽是一名小学教师,但以我个人的浅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殊非易事,首先他应该是个正直的人,其次对知识有纯然的热爱,再者还该是一个有趣的人。说老师读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授课更为着实,使学生更热爱学习,不误人子弟,这我完全同意。但要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像现在老师因上课太多无暇读书、因社会污烂而无心读书、因实用成风而不愿读书、因考核标准化而不思读书、因职业麻木而厌恶读书、因书海浩瀚无从读书乃至读书无法等,不一而足,非一篇小文所能完全道及。

  我不知道有人搞过教师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否?但据我的观察,数据和实情一定都不会太乐观。现在的中国既非岁月安好,现世安稳的社会,更非民主自由、生活无虞的国度,在这样的境况下,要大多数老师安于现状,不受极度实用的拜金主义风气的影响,几乎不可能,也是不公平的。用为人师表的“灵魂工程师”和“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样的精神紧箍咒,来代替乃至压制老师作为普通人的烦恼和所需,既是对大家智商的侮辱,更是专制者常用不衰的,因为教师只不过是个职业而已。诚然,我同意问题的难度在于,教师面对的是千百万在知识上对他们有依赖,在学习方法对他们有期望,在做人上对他们有效的学生,这便决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书籍浩瀚,从何措手的确是难题。虽然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的心性何在,便不是太大的困难。当然认识自己并不容易,不然古希腊帕农神庙就不必刻下这句在一般人看来是废话的警句,来警示后人了:人啊,认识你自己!个人心性如同吃饭,你有自己的偏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但如果你连自己喜欢读什么都不知道,那我就只好说你做个老师的资格,一定是有问题的。在探知了自己的心性后,每天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半小时至一小时以为日课,坚持不懈,必定对自己教学以及扩大视野都有莫大的帮助。如果你用没有时间来搪塞,我除了理解外,还是固执地认为你做一位老师不太合格。我三十岁以前,特别相信人的天才,特别夸大天分的作用。当学生时看到鲁迅和爱迪生对天才的论述,便很逆反地认为他们本来就是天才,便说天才之不足道。现在才意识到他们是真诚的,许多做出不朽事业的人,都只不过是中人之质,并非有特殊本领。若硬要说他们有什么特殊之质的话,我认为在于他们做事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正所谓几十年如一日,真是比上刀山、下火海还要困难的事。谁若不信,你可以坚持记日记看一看?就可以较量出一个人的耐心和韧性。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22

  读了《教师与读书》这本书,感触颇深。书中说教师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母鸡,这样说教师是因为教师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份。因为教育与千家万户有关,没有任何人能脱离教育。但糟糕的是,英才固不易得,良师也极罕见,这真是中国特色的时代之病。

  我不知道有人搞过教师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否?但据我的观察,数据和实情一定都不会太乐观。现在的中国既非岁月安好,现世安稳的社会,更非民主自由、生活无虞的国度,在这样的境况下,要大多数老师安于现状,不受极度实用的拜金主义风气的影响,几乎不可能,也是不公平的。用为人师表的“灵魂工程师”和“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样的精神紧箍咒,来代替乃至压制老师作为普通人的烦恼和所需,既是对大家智商的侮辱,更是专制者常用不衰的,因为教师只不过是个职业而已。诚然,我同意问题的难度在于,教师面对的是千百万在知识上对他们有依赖,在学习方法对他们有期望,在做人上对他们有效的学生,这便决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我是一名教师,但以我个人的浅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殊非易事,首先他应该是个正直的人,其次对知识有纯然的热爱,再者还该是一个有趣的人。说老师读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授课更为着实,使学生更热爱学习,不误人子弟,这我完全同意。但要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像现在老师因上课太多无暇读书、因社会污烂而无心读书、因实用成风而不愿读书、因考核标准化而不思读书、因职业麻木而厌恶读书、因书海浩瀚无从读书乃至读书无法等,不一而足,非一篇小文所能完全道及。

  书籍浩瀚,从何措手确是难题。然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的心性何在,便不是太大的困难。当然认识自己并不容易,不然古希腊帕农神庙就不必刻下这句在一般人看来是废话的警句,来警示后人了:人啊,认识你自己!个人心性如同吃饭,你有自己的偏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但如果你连自己喜欢读什么都不知道,那我就只好说你做个老师的资格,一定是有问题的。在探知了自己的心性后,每天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半小时至一小时以为日课,坚持不懈,必定对自己教学以及扩大视野都有莫大的帮助。如果你用没有时间来搪塞,我除了理解外,还是固执地认为你做一位老师不太合格。我三十岁以前,特别相信人的天才,特别夸大天份的作用。当学生时看到鲁迅和爱迪生对天才的论述,便很逆反地认为他们本来就是天才,便说天才之不足道。现在才意识到他们是真诚的,许多做出不朽事业的人,都只不过是中人之质,并非有特殊本领。若硬要说他们有什么特殊之质的话,我认为在于他们做事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正所谓几十年如一日,真是比上刀山、下火海还要困难的事。谁若不信,你可以坚持记日记看一看?就可以较量出一个人的耐心和韧性。

  教师读书读后感 篇23

  今年接手的是低年级,每当看到一个个笑靥如花的孩子时,我总这样想:假如这个班的学生都非常聪明、懂事那该有多好啊!但现实和我们所期待的往往不一样。总有学生“天真”得令人悲喜交加,理想与现实总有一定距离。学生在进步,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两者也必然存在差距。人无完人,学生如此,教师亦如此。当看到同样的一句话,有孩子说上十几遍还是记不住时;当看到个别孩子三番五次把别的小朋友的学习用品带回家时;一向耐心的我也忍不住有了抱怨,有了抱怨,有时失望也就随之而来了。

  但用心读完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后,掩卷遐思,我不禁心潮澎湃。大师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又忆起叶澜教授的话:“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于是,我重新给自己定位,找准努力的方向——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首先,爱教育这个职业。教育中有很多乐趣,我们每天都面对着的是一些个性迥异的孩子,他们都是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有时,一分耕耘不一定会带给我们一分回报,但是,只要看到孩子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我就是快乐的。

  其次,要爱孩子。相信每个孩子,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让孩子有改正的机会,有进步的可能。网上有过这样的一段话: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责难。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争斗。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忧虑。在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妒忌。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忍耐。在鼓舞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自信。在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学会感激。在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进取。

  孩子的成长环境很重要,我们对孩子的态度也许会影响他们一生的性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是的,为了培育一个阳光正直的人,我们需要用心经营。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孩子,相信老师吧,我要让你们的世界洒满阳光!

温馨提示:以上“教师读后感”相关内容来源于网络,读后感,教师作文下载仅限于参考学习,版权归“教师读书读后感”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ianhua.org/zuowensucai/39469.html

《教师读书读后感.doc》
《教师读书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推荐评星1星 推荐评星2星 推荐评星3星 推荐评星4星 推荐评星5星
下载文档《教师读书读后感.doc》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