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
《怨情》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有两首,这是其中的五绝,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写弃妇怨情的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闺人幽怨的情态。
李白 怨情
乍读此诗,犹见白描仕女图。诗着重于“怨”字落笔。“怨”而坐待,“怨”而皱眉,“怨”而落泪,“怨”而生恨,层层深化主题,至于怨谁?恨谁?读者自己去想象便可进入诗的佳境。
原文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注释
深坐:写失望时的表情。深坐,久久呆坐。
颦(pín)蛾眉:皱着眉头。
但见:只见。
恨:怨。
翻译
美人默默地卷起珠帘,蛾眉紧锁久坐凝思。只见泪珠把衣裙滴湿,不知她心深处怨着谁?
赏析
本诗是一首写弃妇怨情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本诗是写一位孤独女子思念之情的作品。不管是哪种认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歌去感受一下诗歌的内容和魅力。
“美人卷珠帘”一句,写出了一位女子再平常不过的动作。终位女子在做什么呢?“深坐颦蛾眉”中的“深坐”是久坐之意。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女子不知在这里坐了多久,并且此时的她紧锁眉头,一言不发,她是在等候谁吗?这里的“美人”和我们今天所讲的“美女”不是一个概念,在古代,“美人”指的是容貌、品德都好的人。此时这样一位女子却只能“卷珠帘”望向远方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但见泪痕湿”一句,没有写女子小声的啜泣,也听不到女子的悲咽,这是不知不觉间泪湿面庞,是暗暗地流泪,是情不自禁地流泪。“泪痕”照应了题目中的“怨”,是因为思念之深?还是久等不回?而一个“湿”字写出了女子的悲楚和伤心。“泪痕湿”三字形象地刻画了诗中女主人公的悲伤神情,也细致地传达出了诗人的同情。
“不知心恨谁”,从女主人公的远眺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女子的思念之情,而这里却有一个“恨”字,是因爱生恨吗?不是,很显然,这里的“恨”是“怨”之意,她心里在抱怨远走的人儿出外太久,害自己一个人在这深院里孤单寂寞。本诗前三句,“赋”的手法,蘇用问句归舒“怨清”,情感动人。
本诗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刻画人物情韵婉转,逼真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神态,给人哀婉凄凉、缠绵悱侧之感。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年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
《李白 怨情》古诗词素材内容来源于网络,剑花作文网仅作公益范文演示,版权归《李白 怨情》古诗词素材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站长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jianhua.org/zuowensucai/20820.html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