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约812—888)唐代诗人。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岭南(今两广一带)人,一作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又作剑浦(今福建南平)人。早年游学长安,研究天文学,于诗也颇有造诣。
《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是晚唐诗人陈陶的名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全诗反映了唐代战争的残酷性以及长期征战带给人民(尤其是广大妇女)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从而使诗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诗情境凄楚,吟来令人潸然泪下。
陇西行陈陶
原文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①貂锦:这里指战士,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是黄河一级支流,由内蒙入陕西,因急流挟沙,深浅无定得名。
③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④匈奴:指西北边境部族。
翻译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
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
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丈夫。
赏析
本诗是陈陶的传世名篇,原题一共四首,这里所选的是第二首。诗中表现的是守边将士英勇殉国的精神和征人思妇的情怀。
首句“誓扫匈奴不顾身”,“誓扫”一词写出了征人的爱国情怀和战斗表现,“不顾身”成功地揭示出戌边将士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豪情。这一句也表现了将士的心理活动,也许“不顾身”是为了早日结束战斗、尽早回家团聚吧。
次句“五千貂锦丧胡尘”描绘出了爱国将士慷慨悲壮、以身殉国的画面,在这幅画面中,我们不难感受到战斗的激烈、残酷。“五千”表数目之多,突显了战争带给人的灾难,从中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将士视死如归的情态。战争的残酷与将士的英勇豪迈交融在一起,让人既同情,又心生敬佩。
三、四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河边骨”指的是战死将士的尸骨,“可怜”一词也写出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的同情。不仅诗人如此,最为将士担心、最思念他们的是谁呢?是“春闺”人,即他们的妻子。但是这些将士的妻子并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在沙场上的状况,所以她们还在做着与丈夫相会之梦。“河边骨”与“梦里人”相对照,极具震撼力,让人徒生悲凉之意。
全诗通过巧妙的时空错置,使得全诗的容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戌边将士的爱国决心和战争的血腥,以及征人之妻的思念之苦,同时我们也倾听到了诗人对和平的呼唤。仅28个字,却内涵丰富,感人肺腑。
陈陶(约812—888)唐代诗人。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岭南(今两广一带)人,一作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又作剑浦(今福建南平)人。早年游学长安,研究天文学,于诗也颇有造诣。举进士不第,遂耽情于山水之间,曾漫游江西、福建、江苏、浙江、河南、四川、广东等地。宣宗大中(847—860)年间,隐住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学仙,不知所终。陈陶终身处士,广有诗名。其诗多为旅途题咏或隐居学仙之词,消极出世思想较浓,但也有部分投赠权贵、干谒求荐之作。《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陇西行陈陶》古诗词素材内容来源于网络,剑花作文网仅作公益范文演示,版权归《陇西行陈陶》古诗词素材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站长删除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jianhua.org/zuowensucai/20755.html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