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品评历史演义,感受三国风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听到这曲荡气回肠的英雄颂歌,这首扣人心悬的不朽诗歌,就想起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三国演义》,它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主要讲了曹魏、蜀汉、东吴割据鼎立,离合纷争,最后三国灭亡,归复统一的故事。
毛宗岗说过:“《三国演义》里有‘三绝’,有‘奸绝’曹操,‘义绝’关羽,和‘智绝’孔明。”我不仅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关羽的正气凛然,我还很欣赏这个赫赫有名的“千古奸雄”——曹操。曹操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魏国的统领。他很善于用兵,在乱世中更能展示出自己的智慧;曹操枉费心机地笼络关羽,更加展示出他的奸诈;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更能体会出他的雄才伟略。但是曹操也很接近世俗,他曾言:“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从这样的话语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胸怀大志、阴险狡诈的人。
在平时的生活里,我都不像曹操一样鸿鹄之志,而是碌碌无为、无所事事,更加没有远大的志向;读完了《三国演义》,我感愧万千,不像以前一样胸无大志了,学习也比以前自律了许多,就好像葛洪说的:“坚志者,功名之枉也。”遇到困难时,我也不像以前一样耍赖皮,而是坚强地面对。
三国的悲壮,三国的凄美,三国的色彩永远都是着不透、看不完的。读完了《三国演义》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社会如此的残酷,一定要给国家做出奉献出智慧和力量。
篇二: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进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这本书。相信大家都认识而他就是——《三国演义》他就是四大名著之一。
他讲的是从汉朝高祖皇帝斩白蛇而起义~到光武皇帝振兴汉朝,后来黄巾军掀起,汉朝急忙招军。也就是因为汉朝招军才会的刘备、张飞、关羽结拜桃源。之后成就了一番大业。
看完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让我最钦佩的两个故事之一是赵子龙单骑救主。话说赵子龙走在林阴小路却碰见曹操的带刀将军夏侯恩,他们废话不说就开战赵子龙趁他不备一枪刺死他,获到了神器青缸剑至今倚天剑不知在何处,当年高祖就是靠这两把剑打下了天下。赵子龙获得神器,立马背在身上骑马飞奔。他跟着那些难民一起走。找到了甘夫人可是糜还不知在哪?他又走到一间破宅看听见里面有小孩儿在哭翻开帘子一看原来是糜夫人,糜夫人把阿斗交赵云之作文人网Www.ZuoWenren.coM后便跳枯井而亡,后来他走到了最后一到关卡是曹操的雄兵把守赵子龙的宝驹一跃就跃过了曹操的第一道防线。于是雄兵向赵子龙来,赵子龙把枪放到地上拿神器青缸剑挥舞一下中你可曾知道,这兵器对兵器室可是削铁如泥,顿时将士们枪就变成了木头,赵子龙经历了重重突围终于走出了曹操的布防线走出来的时候曹操问叫什么名字?他说本人乃常山赵子龙。
二是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放走曹操的仁义之举也许你们都会以为我这个说法是错的,而你们听下面的故事就知道为什么了,当年曹操的船被销毁军士也都死亡了,走到华容道的时候,突然看见一队人马出来,原来将军是关羽。曹操走到,关羽面前哀求。关羽便说你走吧,我念你昔日对我厚爱之情。这是多么仁义之举啊,这就是我最钦佩的地方。
这就是我的,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三: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四大名著,作为淘尽历史长河却历久弥新的经典名著,以其所蕴含的文辞哲理与经典篇章为世人所称许。从英雄豪杰之侠骨柔肠至文韬武略的智者之高超智慧,无不能于《三国演义中》探寻一二。纵览全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当属《三顾茅庐卧龙出》这一回。
《三顾茅庐卧龙出》主要讲的是刘备带着张飞和关羽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他们第一次去,诸葛亮不在家,因此没见到;第二次,刘备不顾天寒地冻又去了,但诸葛亮的弟弟告诉他们,哥哥和朋友出去游玩了,又没有见到;第三次,刘备不听张飞和关羽的劝告,又去了,门童告诉他们诸葛亮正在睡觉,他们便在门外等待。过了很久,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了,最终答应出山,并辅佐他创立基业。
读了这个故事,我受到很大的触动:做人做事必须要学会坚持,要有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的精神,才会有收获!
记得一年级时的一次体育课上练习跳绳,刚开始,我没有掌握跳绳技巧,跳的过程中总是磕磕绊绊的,看别的同学跳得那么好,我非常沮丧。回家后,我向妈妈诉苦,说我再也不想跳绳了,我觉得自己永远也学不会跳绳。妈妈安慰并鼓励我要学会坚持,不要轻言放弃,并手把手地教我怎样掌握跳绳技巧。一天、两天、三天……终于,在学期末的体测跳绳项目中我取得了班级第二名的良好成绩。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是我感到很值得,很骄傲!
鸿鹄之志与坚持之心并不一定只存在于英雄豪杰之辈,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可以秉守。观之自身,比如你,再如我,只要坚持不懈,只要持之以恒,我们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篇四: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说到《三国演义》,自然会想到魏国,蜀国和吴国。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英雄豪杰,他们三人不仅武功高强,而且重视人才,所以都能建功立业。但是,他们的后代也太不给力了吧,哎,真是让人失望呀。
先说蜀国,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还有赵云,可都是黄金级的将领,一起建立了蜀国,可惜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刘禅却很无能。刘备死前,嘱咐诸葛亮,要照顾好自己的儿子刘禅。诸葛亮答应了,刘禅什么都听诸葛亮的。可是人没有长生不老的。诸葛亮死后,刘禅就不靠谱了,他整天吃喝玩乐,相信鬼神,还相信不忠诚的大臣。落后就要挨打,之后蜀国就一级一级地在走下坡路。最后蜀国被司马昭所灭,皇帝刘禅和蜀国大臣们都被魏国大将司马昭抓了过去。刘禅被抓之后,司马昭让人唱魏国的戏,他听了很开心,为了刺激他,司马昭让人唱蜀国的戏,他听了还是乐呵呵的,真是乐不思蜀啊。
魏国也一样,曹操死后,把自己的王位让给了大儿子曹丕。曹丕还行,至少还有点理智,可曹丕传皇位的时候,竟然把皇位传给了八岁的儿子曹芳。曹芳年幼无知,任人摆布,魏国朝政都被司马一家所控制,他们换皇帝跟做游戏一样。最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干脆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晋朝,魏国就灭亡了。姓曹的家族一代不如一代,也到了该亡国的时候了。
再说东吴,孙权建立了东吴,在位三十年,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但是他的后代一点儿也不争气,尤其是他的孙子孙皓残暴无能,还很奢侈,弄得东吴民不聊生。最后东吴也被司马炎所灭。
如果我能改编三国故事,我一定会让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都把自己的皇位传给天下贤能的人,哪怕是女的也行。
篇五: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三国演义的开场词。读完了这本书让我热血沸腾。从黄巾军起义到诛董卓再到三国鼎立至司马氏统一天下,这短短的几十年里多少英雄经历了生和死啊!
让我最佩服的是关云长,他身上的仁义性格使我敬佩。他在刘关张三兄弟里排行第二,仅比刘备小一点,但关羽宽容大度,不仅能文能武,冲锋陷阵取敌首级,还信守诺言,忠诚的守护和孝敬大哥的二位夫人。虽然有些粗鲁,但在智慧谋略上更胜张飞一筹。最能体现关羽的义是义释曹操;当时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收回了许多刘氏的江山,在一次著名的火烧赤壁战役中,刘备把军队分给几个将领,去堵住曹军的后路,关羽恰逢守在华容道上,等待兵败赤壁落荒而逃的曹操人马。当曹操在华容道上见到红面长须的关公时,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关公想起当时他在曹营受到曹操的恩惠,就选择放了曹操。
看了他的事迹我深有感触,平时我经常会看到许多小朋友因为一点小小的事情就大打出手,到后来分不清谁对谁错了就来告诉老师,老师只好放下手中的事情来帮大家解决;这样一些小摩擦麻烦老师,就会打扰到老师正常的休息和工作。其实这些事情只要找出问题原因,换一个方向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协商解决,或许只要轻轻的一个道歉就没事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只要遇事能相互忍让,就能使朋友间和睦相处,也许“义”就在身边,只要相互退一步就能获得。
关公是义,曹操是一代枭雄,刘备是仁,张飞是猛,诸葛亮是智谋双全。在《三国》里的这些人物生动形象直入脑海。
《三国演义》不仅让人了解历史,而且教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篇六: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明代罗贯中先生的著作《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一本长篇历史小说,也是我国文化经典中的四大名著之一。
前一段时间,我听到同学们说《三国演义》里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我听得十分入迷,可又觉得自己已经不像是他们的同学了,我掉队很远了。我有点着急了,如果不赶紧读这本书,我和同学们就没有共同语言了。那天,我匆匆忙忙地从书堆里找出了这本让我大开眼界的书。
读着读着,我慢慢地明白了这本书写的是东汉末年以刘备、孙权、曹操为首的三个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知斗争。
这本书里的军事谋略和忠诚勇敢让所有读者都得到了启示。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从忠的角度和奸的角度进行思考,渐渐感觉这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块活化石。
书中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可令我最敬佩的还是五虎将之一的赵云。他武艺高强,非常勇猛,刘备曾赞誉他“浑身都是胆”。在大战长板坡“单骑救主”的情节中,我终于明白,他勇猛无敌的胆气就是来自于他的忠诚。
当得知君主的儿子阿斗身陷曹营时,他立即行动,单枪匹马冲入曹营。曹军向他追杀过来,他奋力应战,英勇无比。他的马让曹军绊倒时,他摔了下来,十分危险,可他一点都不慌张。他一不小心被大刀砍伤了手臂,鮮血直流,可小阿斗仍然在他的怀里睡得香香的。敌人一窝蜂地冲了过来,他还是不放弃,他要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阿斗的生命。在这关键时刻,张飞一把大刀大吼着赶来了,他们冲出重围救主成功。
赵云的故事让我震惊:一个忠心的人居然有这么大的勇气,大得连敌人都怕他。赵云应该算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读了他的故事后,我也想做这样的人了。如果我忠于国家和人民,我也就不怕任何困难了,我也是无敌的勇了。
篇七: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三国演义》描述了刘备带领的蜀国、孙权带领的吴国和曹操带领的魏国,天下三分、群英争霸,最终由魏国统一为晋国的故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壮阔的三国乱世,成就了浪花一样多的英雄。
蜀国的成功与灭亡是都是有原因的。靠着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的认真谋划,谨慎执行,才在曹孙的夹缝中壮大自己。后来关羽自大骄傲,被自己的历史战绩蒙蔽,败走麦城;刘张二人悲痛万分,被悲愤盖住了理性,被东吴打败。而与之相反的,司马懿一生做事谨慎,并好好培养后代,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那一次围棋一段考级,因大意与一段失之交臂。那一天上午的比赛,我过关斩将,赢得了前两场比赛的胜利,兴奋不已。下午第一场比赛,我的对手只是一个3级选手,实力不比上午的两个对手。1级的高手都被我拿下了,我还能怕一个3级小将?我心里暗暗得意,不假思索的下了起来。可是,越下到后面,我越觉得不对劲。因为我想赶紧拿下速战速决,没有顾全大局,我的棋子已近被对方团团围住,不得脱身!我到后面拼尽全力,急中生智地盯着棋盘,终于情势得到了好转。对手这么快就被我扳回了优势,我不禁有些骄傲。对手申请点目,我尽然不假思索地同意了,回过神来,后悔不已。点目结果出来了,我比对方少了2目。仅仅是2目,我就遗憾的输了比赛,让我懊悔不已。都是因为我的大意骄傲,才落了败局。
天下事,只有谨慎和智慧合一,才能应对。没有谨慎,只有骄傲的智慧,成就不了英雄,唯有谨慎之人才能稳操胜券。
篇八: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今年寒假,我在爷爷的推荐下读了《三国演义》一书,受益匪浅。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书中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受深刻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足智多谋的人物——诸葛亮。
书中“草船借箭”中,东吴的周瑜觉得诸葛亮太聪明,怕他对东吴不利,想找个借口杀了他。于是,周瑜限诸葛亮在三日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否则就要对诸葛亮按军法处置,诸葛亮答应了。诸葛亮把二十艘船装满稻草人,利用当时的大雾天气,假装攻击曹军,曹军在不知敌情的情况下,利用万箭射向稻草船。诸葛亮把装满了箭的船利用顺风驶回了东吴,完成了周瑜交下的任务。
诸葛亮不仅知识渊博,天文地理样样精通,而且会随机应变,把学会的东西用出来,所以才能随时想出计谋,帮助刘备联合孙权,一次次地顺利击败曹操的大军,从劣势转为优势,获得了一场场战役的胜利。我真被诸葛亮超人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中国古时有这么一个旷世奇才而感到高兴。
我们小学生,当前的任务就是要好好学习,为将来干一番事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们首先必须学好书本知识;其次可以看看电视新闻和报纸,了解一些国内外的大事,了解我们现在的时代;另外要多阅读,增长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学习之余,我们还可以参加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既能放松大脑,又能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亲身体验和考证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长大了,我们一定能成为像诸葛亮那样的栋梁之材,为祖国争光添彩,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篇九: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从小学二年级起,我就特别喜欢看四大名著,尤其是《三国演义》。它讲的是曹操、刘备、孙权三个英雄争夺天下的故事。我看了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我知道无论什么时候,智慧是最重要的。要是没有智慧的力量,刘备就不会有强大的势力,曹操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就会杀掉刘备。要是没有智慧的力量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也就难以少胜多……到现在,一个人如果没有智慧,就会被社会淘汰,他就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但是相反,一个人要是有智慧,就可事半功倍,而且可以挣很多的钱。
同时,我也认识了到嫉妒别人的危害。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他在世时,曾说过:“既生瑜,何生亮!”结果被诸葛亮活活给气死了,使得一个有用之才就这样浪费了。在这个方面,我有一些亲身体会,那是发生在上四年级的一件事。在一次考试中,一个同学的成绩超过了我。我心中就有些嫉妒,和他的关系也渐渐疏远了,结果我在班上的朋友也渐渐少了,成绩也没有多大进步。
自从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我慢慢地改掉了这个坏毛病。从这以后,我在班上的朋友又多了起来,成绩也进步了一些。还有一点,我意识到没有一颗真诚的心和坦率的态度是难以交到很多朋友的。《三国演义》中,刘备正是有一颗坦率的心,才得到了关羽和张飞两位大将,才能请诸葛亮帮他争夺天下,正是有了这三位难得的人才,刘备怎会如此强大?一个人若有真诚的心和坦率的态度,就会有很多的朋友,就会进步。
智慧是重要的,嫉妒对别人是有害的。要有真诚的心和坦率的态度。
篇十: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仇璇宇
读着《三国演义》,我仿佛经历了三国时期壮烈的战争,遇见了三国时期辈出的名人英难。无论我在何时何地,思绪都还在上面的每一个文字。它让我留恋的不止三国历史,三国人物,还有三国精神。
这本书讲述了三国时期由刘备、曹操、孙权所代表的蜀、魏、吴之间的战争,最后归于了晋。而刘备屡战屡败,却还能立起蜀的势力,一半的功劳都在诸葛亮的身上,自他初出茅芦,就一直扶助刘备实现统一天下扶救汉室的大业,鞠躬尽瘁,他的爱国之心使我深受感动。
小时的我经常想,国家有士兵把守为什么还要有人去爱呢?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一个强大的国家,不止需要兵力,还需要有团结的人心。一个只有兵力的势力,无论如何,都成不了大业。袁绍管渡之战的失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而刘备的兴起,就是靠的人心。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国,不说做到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但都要为国献一份力,国家才会永久地强大!
诸葛亮还是一个会坚持有恒心的人。诸葛亮北伐,屡战屋败,却没有放弃,坚持了六次,不幸的是他太辛苦,累死在了营里。临死前,他把他的遗愿交付给了姜维,诸葛亮临死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的坚持让我深受感动。
我以前不会坚持,做事总是做到一半就不想做了。就比如我编程,想到了好的主意后做着做着遇到解决不了的团难就半途而废了。看到了诸葛亮的坚持,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不能再半途而废,诸葛亮北伐的困难,可比我编程难太多了。
这本书中还有许多人物都很爱国,有恒心,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克服困难,坚持到底,成为心中英雄的样子。
篇十一: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在今年的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籍,它的名字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它也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我十分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里有机智聪明博学的诸葛亮、忠诚仁义的关羽、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的刘备、武功高强勇猛的赵云和张飞、憨厚的鲁肃、小心眼的周瑜;这本书把角色描写得淋漓尽透。
读了这本书,我最喜爱和欣赏的人物是诸葛亮。人人都敬佩他的聪明才智,草船借箭和空城计更显示了他的才华。由于诸葛亮才华横溢料事如神使得周瑜非常妒忌。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想找借口害死他,周瑜于是想出一计策,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要是完不成任务,就按军法处置。看到这里,我心里着实一惊,十万枝箭这么庞大工程放在我们现在三天完成也是有一定难度;但是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借他的聪明智慧和机智夜观星象;在三天之内向曹操“借”了十万多支箭,胜利的完成了任务,把周瑜气的是哑口无言。诸葛亮明知周瑜想害他确没有生气,以自己机智和宽大的胸怀赢得了一次次战斗。
周瑜本身也是有才智之士但心眼小,时时刻刻提防比他有才华的诸葛亮,最后步步不如诸葛亮,活活气的吐血而死。“既生瑜,何生亮”也由此而出。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使我学到很多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在我们平日的生活里,也总有些人心胸狭隘,为了小事也要计较;其实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多矛盾都可以避免。
我爱看《三国演义》这本书,它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
篇十二: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杨航维
书籍好比一艘航船,它能带你去远方;书籍好比时光机器,它带你回到从前;书籍好比老友,带给你陪伴……每当我没事的时候,我就喜欢看关于历史性的书。这周我就读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它叫做《三国演义》,它的作者是罗贯中先生,他出自北京教育出版社,也是我们小学生必读书目之一,它还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文中的诸葛亮是我最佩服的人物之一。诸葛亮字孔明,字号卧龙,他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足智多谋是具有经天纬地之才。诸葛亮早期在隆中隐居,后来做了刘备的丞相,帮助刘备治理国家。因为诸葛亮才华出众,所以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便设下毒计,要试图以三天造好10万支箭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来陷害他。结果诸葛亮不仅答应了,还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先让鲁肃帮忙布置船只,等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借助天时地利人和诱使曹操射箭。等船插满箭后诸葛亮迅速返回,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追不上了。最后诸葛亮把十万之箭交给了周瑜。读完诸葛亮的故事,我只想说诸葛亮真是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习诸葛亮的善于外交、谋略超人和足智多谋的特点
曹操既是一个政治家他又是一个军事家,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伟略。小说通过写曹操杀李伯奢全家,逼迫汉献帝又借扰乱军心之罪杀死杨修等情节表现出曹操复杂和难以琢磨的性格特点。
读完这篇长篇小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
篇十三: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每当我读到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我最爱的一本书——《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之间的一系列的事情,以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及军事斗争。其中的人物和故事,如:《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败走麦城》……都被人们广为流传。
读了《三国演义》,我觉得它就像一个小型的社会,这个社会里各种各样的人,它们各自也有着不同的、聪明、阴险、凶狠……在这个社会里,谁也不能取代谁,我们的社会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行行色色的人才变得有趣而又十分精彩。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便是司马懿了,许多人认为他是一个不忠不义之人,可我还是喜欢他,因为我十分佩服他的精神,是一种“忍”的精神,在与诸葛亮的最后对恃中,忍住了蜀军的百般侮辱,而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最爱他的一句话: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到的都是师长和朋友。”能说出这句话的人,心胸得要多么宽广啊!
读完了三国,仔细回味,我仿佛成了那“乱世”中的一员,见证了一颗又一颗耀眼的明星升起又陨落,也见证了一场又一场残酷的战争,但是不管历经多少战争,终还是逃不过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势。可是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我们要做的则是打破这种规律,让我们的五星红旗永世飘扬,让我们的国歌一代接一代地传唱下去……
篇十四: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当我翻开崭新的书页,罗贯中呕心沥血谱写的灿烂文化尽数展现在我的眼前;当我合上书页,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将继续着他们的传奇故事。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令我花费一个月之久的光阴去细细品读的书籍。当我看到“全文完”三个字后,内心有一股无尽的遗憾涌上心头。是啊,没日没夜交缠于我心头的魏过国蜀国以及吴国之间的斗争就这样结束了,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机关算尽的曹孟德,骁勇善战的赵子龙……数之不尽的英雄人物就这样离开了我的生活。刚开始十分遗憾,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内心的遗憾逐渐被光阴的流逝所平复了。
总得说来,这本书是用罗贯中先生最为灿烂的文笔和一生大部分的时间与心血创作出来的作品。当然,人们并没有辜负他所付出的努力和无尽的艰辛,而是将这本书列为四大名著之一,受中国各地无尽人民的阅读,成为了无数人的引路明灯,让人们在迷茫的旅途中找到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受到书中灿烂文化的熏陶。辛勤耕耘的汗水终究会获得收获。在一个月假期的阅读生活中,《三国演义》给我带来的,不仅仅只是遗憾。这本书使我拥有了广泛的文采,也让我在真正意义上了解了三国时期的纷争。罗贯中先生创作的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在内心竖立起了向他们学习的标杆。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始终在我的内心深处徘徊不停,在我的内心抹上了挥之不尽的远大志向,映照了令我的生活能够所向披靡的阳光,是我的人生充满希望。
也许,合上书的那一刻,他们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而是铸就了一个他们崭新的开始。
篇十五: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赵雅淇
寒假生活多姿多彩,本以为可以出去好好玩几天,不料疫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地再度袭来,让我们的计划全都泡汤了。
于是乎我只好沉浸在书香的海洋,最近我看的《三国演义》是文言文的,四大名著白话文的我全看过了。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他的先祖为仕宦出身,罗氏家族一直保持了“耕读传家,诗礼教子”的家风。在这种家传的影响下,作者从小喜受读书,青年时的他也参加过反元斗争,政治上的失意让他走上了创作的道路。这本《三国演义》也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他是元末初杰出的小说家。戏曲家
《三国演义》讲的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三大势力,北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歼灭袁术、袁绍等势力,统一黄河流域占据中原。刘备最初转徒不定,后三顾茅庐,得孔明出山铺佐,联吴抗操,逐步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为根据地站的稳脚跟,到孙权当政,实力日益增强。在孔明的帮助力下刘备联吴抗曹中不仅占了益州,更站稳了脚跟,夺取汉中并进位“汉冲王”。后曹用司马之计挑起孙刘矛盾,致关羽死于孙权之手,联盟破坏,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立魏,刘也建立了蜀汉,病死后托孤于孔明,其后,孙权建吴国。刘备死后,孔明独撑危局,可后主无能国力哀弱,曹丕死后,曹魏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司马炎建立西晋,先灭蜀,后灭吴,三分天下至此统一。
我觉得这本书好在人物的形象塑造上,作者不仅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还虚构地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来处理历史资料,比如作者将孙权的“草船借箭”等安在了的孔明的头上等。
你们觉得这本书好看吗,去读一读吧!
篇十六: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有这样一本书,它巍然屹立在文学的巅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字就是——《三国演义》。它讲述了一个英雄辈出的乱世,各路英雄舍生忘死,为了国家和志向而拼杀的故事。“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听着歌,看着《三国演义》,我仿佛走进了书中那烽火连天,英才辈出的年代。
我为关羽的忠勇而叹服,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回到刘备的身边。身在曹营心在汉,他被曹操赏识,但面对曹操的各中赏赐都不予理睬,“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也丝毫不能打动他,在诸葛亮火烧赤壁后,受命领兵追击曹军,却在华容道义释曹操。这气节高尚,武力超群的人怎么不叫人为之倾服。
我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折服,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清秀儒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他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江东之时,以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无一不是神来之笔,称得上是算无遗策。他呕心沥血,为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可见其赤胆一片,七出祁山,联吴伐魏,最后病逝五丈原,令人痛惜。
我为曹操的多疑而不耻,在“怒杀吕伯奢”这回中,将他的疑心重表现的淋漓尽致。吕伯奢一家本是为了招待曹操杀猪,在磨刀之时被曹操看到,曹操以为要害他性命,于是将吕伯奢一家全部杀死。他还有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可见曹操之人品性。但他本人也是当之无愧的一位霸主,有雄才伟略,善用谋略,在与刘备青梅煮酒之时,说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读之此处,曹操枭雄本质跃然于纸面。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让人受益匪浅的巨著,走近它,品味它,它会让你爱不释手,深深的陶醉在个荡气回肠的世界之中。
篇十七: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起。各色人物竞相登场,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故事:“桃园结义”“千里走单骑”“草船借箭”“败走华容道”“空城计”……这些流传千古的故事,便是出自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在这里,你可以观三国烽烟,识人间情义,叹英雄无畏,惜三国衰败。
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是本书的主角人物。本书简要地写了三国的兴衰盛亡和人物的壮志豪情。作者从桃园结义写起,随后三人团结一心,历经重重磨难,建立了蜀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态势。但从关羽死后,张飞和刘备也一一因轻敌而死去,蜀国的政治领导也只能靠诸葛亮了。虽说刘备死后,他的儿子阿斗继承了王位,但是阿斗每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还听信小人之言,有几次诸葛亮明明可以打胜仗,但是因为他的错误命令,错失了一次又一次夺取城池的好机会。其实,就在阿斗登上王位的那一刻起,蜀国就已经在玩乐中开始衰败了,后人也经此编了一句谚语:“扶不起的阿斗”。书中最令我敬佩的无疑是诸葛亮,他面对司马懿的十万大军,在九死一生的危难关头,诸葛亮临危不乱,镇定自若,设空城妙计让司马懿产生怀疑,自动退兵。但可惜的是,他弹精竭虑,勤政为民,尽力扶佐阿斗理政,最后还是在遗憾中死去。
这本书,蕴含着一个国家兴衰盛亡的道理,也说明了人生历程的艰辛。通过对一个个事件的梳理,我总结出:人生一步走错,便会满盘皆输。所以,我们做事一定要认真专注,克服自身的弱点,努力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提升自己的办事能力。我们或许不能改变他人,但我们可以做好自己;我们也许不能改变现状,但是我们可以认真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结局也许就会不一样了。
篇十八: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性格决定成败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成功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其独特的内涵和姿态各异的人物成为千古佳话。如诸葛亮、曹操、刘备等。其中,《空城计》令我记忆犹新,仿佛历历在目。
《空城计》一文主要讲述了魏国大将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大军前去攻打只有两千五百名士兵的蜀国西城,如果真要打起来,就如同以卵击石,必败无疑。西城危在旦夕的紧要时刻,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苦思冥想了一个计策。他命令城内的百姓和士兵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只留二十几名士兵扮作百姓在城门前洒扫。当敌人到来时,诸葛亮却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弹起了琴。最后,让生性多疑老奸巨猾的司马懿急忙下令让军队撤退。西城之战,在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的指挥下由弱到强,西城得以保全。
世人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假若司马懿像张飞一样鲁莽,不考虑后果,直接攻打西城,西城就会处于岌岌可危的严峻形势,那么蜀国可能要提前结束了。诸葛亮虽是一介草民,但是在危机时候,他还镇定自若地弹琴,真是不可思议,这又何尝不是说性格决定命运呢。
所以,诸葛亮的胜利,胜在他的性格。从他在危难时刻,能急中生智,大摆“空城计”,我觉得他是一个神机妙算、急中生智、心理素质强大而又沉着冷静的人。而司马懿却因为认为诸葛亮坦荡荡地敢在十几万大军面前不慌不忙地弹琴,会有埋伏,于是就率军撤退。司马懿败也败在谨慎多疑的性格。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我们都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冷静深思的人。有时候有些事也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大胆尝试,做了就有希望,而不做,就只能原地踏步,真是性格决定成败呀!
篇十九: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三国演义》这一本书,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主要写了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各地黄巾军蜂起。镇压黄巾军起家的曹操经过多年征战,逐渐统一了北方。曹操又挥师南下,准备趁机统一全国。赤壁一战,曹操被孙权、刘备联军打得大败。魏、蜀、吴三国鼎力局面从此形成。不久。孙权杀了刘备的义子关羽,夺了荆州。刘备为了报仇,率大军划吴打败而归。刘备病死,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诸葛亮征服了南方蛮族,有采用联吴抗魏的方针,先后六次出兵祁山伐魏,没能成功,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不久司马氏掌握了魏国政权,并先后灭掉蜀、魏两国,建立了西普,统一了全国。
这本书中人物众多,各具个性。我最敬佩的是“五虎大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和军师“诸葛亮”。“五虎大将”个个才艺不凡,要么武艺高超,要么足智多谋,都对主公忠心耿耿。“诸葛亮”非常聪明,他们善用计谋来帮刘备打胜仗,而且是非常爱国的,处处为蜀国着想。……这些人的美好品质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但书中有些人却不同,比如说周瑜,他虽然也十分聪明能干,但心胸狭窄,他眼里只有诸葛亮一人,他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干,他想: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我不喜欢周瑜这样的人。
当然,对书中某写人物的解读我也有自己独特的的见解。曹操被人们说成是奸雄,但我很佩服他的军事才能,懂得行刺、讨伐等方法。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之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我觉得他是三位君主之中最有才干的,魏国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国家。
总的来说,这本书使我打开了眼界,《三国演义》这本书给我上了深深的一课。
篇二十: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曹操英雄论
一朝,余自西往东归,途宿江岸,赤壁之边。思孟德雄姿英发,横槊赋诗时,念英雄何在。一时心闷。望窗外滚滚东流之江水,思绪万篇,恍如故国神游。前者东坡有赞周瑜,稼轩有赞孙权,孟德曾赞刘玄德、孙仲谋。愚不才,试以孟德赞之。
以愚意,玄德无可比孟德。论军事,玄德不精,若无孔明,蜀早灭矣。玄德终死于军事,败于东吴之陆逊,军事无疑乃刘备一大短板。复望窗外,日已向西。余复念孟德曾做《短歌行》,传唱千古。玄德又有何作?孟德则有数篇流传至今。或试问,玄德亦能抡双股剑乎?答云:抡不过孟德矣。知否,孟德曾手持双戟,杀出数十人的包围,无一人敢前,勇冠三军;亦敢行刺有吕布护身之董卓,可见胆识过人。玄德曾有乎?愚以为,操乃爱才惜才之士,而玄德,虽爱才,但曾惜才否?
孙仲谋,纯防御者也。三国上下,独攻荆州胜,且守荆州之玄德大军尚被曹兵所牵制,方为其所袭,此谓乘人之危、胜之不武也。孙仲谋五次伐魏,无克半座城池,反损兵折将,其才略可见一斑。忆赤壁之时,如杜牧所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见操公时名威震天下。操能攻善守,进则攻无不克,退则守城有方,又上马杀敌,下马著文,仲谋岂能比乎?
又观周瑜、孔明等谋士,纵军事、政治才能绝天,而“月明星稀”,何人能作?何人如孟德之文采如窗外江水东逝!愚自认为三国中,孟德方是英雄。兴极所至,作词一首:
万古江山几人出?能觅得孟德处。横槊赋诗长笑傲,英雄气挥发,大鹏志在踌。“月明星稀”唱千古,滚滚江水指尖逝。无非此生几回梦,多情对月嘲,空夸前生好。
本文链接:https://www.jianhua.org/xiaoxuezuowen/18345.html
文档为doc格式
